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给我校科技小院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讲好学校师德故事,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开展“培育青春力量 争作强农先锋”第三届师德故事征集活动,全校共33件作品获得优秀奖,46件作品获得参与奖。我院硕士研究生李小峰的征文作品“我的领路人王红清教授”荣获优秀奖,硕士研究生宁国法的征文作品“我的恩师高丽红教授”获得参与奖。
近年,我院积极组织学院师生参与师德故事征集活动,并连续两年获奖。下一步,学院将持续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推进“解民生、治学问、育英才”,积极践行“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
作品展示:
我的领路人王红清教授
—李小峰
初识我的导师王红清教授,只是听说她是草莓栽培及病害方面的专家。而当我被录取为科技小院学生的时候,老师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能不能吃苦,做农业就要肯吃苦,有耐心,而我也在这三年的时间深刻体会到老师所说。王老师一直以身作则,是我持续学习的榜样。实验室去上庄试验站草莓棚除草、栽培、压苗等,老师动作麻利,不拖泥带水,一点也看不出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给初次做农活的同学示范,耐心指导。
草莓科技小院——真正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习近平总书记给科技小院的回信令我激动不已,作为这一光荣团体的一员,我很荣幸能在老师的带领下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近期,北京市委领导班子到实验室驻扎的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大汤山村草莓科技小院进行调研,对小院取得的成果进行肯定和赞许,鼓励我们再接再厉为更多农民增收致富贡献力量。
图 市委书记听取发展情况汇报
老师和我们实验室团队每年免费为农民讲授草莓育苗及栽培技术、开展技术培训;同时老师在为研究生制定课题时,以贴近实际生产,解决生产问题为原则。科技小院还肩负科普教育的责任,农大学生多次来小院进行教学实践,王老师为大家答疑解惑,耐心指导,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与喜爱。
图 王老师为农户进行草莓栽培技术讲解
图 王老师为同学们现场讲解高架育苗
习近平总书记在梨树县考察调研时提出“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这片黑土地”,梨树县草莓科技小院正是位于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小院通过与当地农业种植合作社进行合作,为周边农户提供咨询与技术服务,切实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增产增收。
图 参观梨树科技小院所服务的农业合作社草莓包装车间
科技小院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助力草莓产业发展,理论联系实际,践行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农户的微笑中的誓言。
做农户真正的朋友——深入田间地头技术指导
服务三农,要想做好农业,就要和农户打成一片,一味只坐办公室,脱离群众,是没法真正用心做好服务的,必须深入田间地头,在与农户攀谈沟通中发现问题,对症下药。王老师常年带领我们去草莓主产区调研,安徽长丰、浙江建德、山东泰安等都留下了王老师的足迹。因为草莓在实际生长过程中经常是多种病害复合侵害,农户查看草莓生长状态知道染病了,但是不清楚具体得了什么。指萌绾畏乐。王老师接到农户求助后,第一时间安排实验室同学运用实验室自主开发的草莓病毒病、真菌性病害的快速检测技术做好检测,再根据相应病害,给与对应意见。由于草莓病害传播快,我们唯有尽力争抢时间,才能帮农户降低损失。实验室团队还及时为当地农户解决生产中突发的实际问题,如肥害、繁殖率等问题,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王老师为人谦逊,别人叫她教授,她总说,您种地比我们有经验,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向您请教。咱们相互学习,运用不同的技术,最终都是为了达到优产高产的目标。我们做农业研究的,生产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生产遇到什么困难,我们就克服什么。
没有奖杯,没有过多的夸赞,有的只是朴实的微笑及诚挚的感激,很多农户每年都会给王老师寄来最香甜的头茬草莓,分享他们丰收的喜悦。农户就是这样一群朴实的人,谁对他好,他心里是明明白白的。
图 王老师带领研究生在地里查看取样(安徽长丰)
图 王老师与负责人田间探讨(山东泰安)
这些年来王老师一直也在大力推广草莓脱毒苗,我们实验室也在做组培脱毒相关工作,每年免费发放几万株原原种苗。脱毒苗能从根本上减少生产中的病害,减肥减药,提质增效,使得农户投入的资金和时间成本下降,果实品质提高,同时也进一步保护了环境。今后王老师还将带领团队进一步坚持做好示范与推广脱毒苗工作。
培养农业专业人才——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
要为农业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建设农业强国,年轻人就必须要勇担重任,冲锋在前。一群热爱农业的人在一起,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王老师为农业事业发展培养优秀后备生力军,据我知道我们实验室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有些去了农林高校,有些去了政府园林农业部门,还有的去到各种农业龙头公司,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发光发热,为祖国的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
当然这离不开王老师的引导,培养我们对农业的兴趣。在安排好自己试验的情况下,王老师鼓励我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活动,如bat365旧网址组织的“百名硕博寿光行”,农学院组织的“乡村振兴菁英班”等,引导我们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王老师身体力行,为我们做榜样,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王老师的脚步遍布祖国大地,多次赴云南丽江、西藏扎那、山东龙口、河北张家口、河北涞水、北京周边等地现场技术服务。六月的骄阳炙烤着大地,王老师作为科技部任命的科技特派员这几日又赶赴甘肃临夏州,依然忙碌于田间地头,指导当地草莓种植产业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令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未来我相信在王老师带领下,实验室团队将更加脚踏实地,将理论知识融入乡村大地,助力农户增产创收,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本人只能用单薄语言,向像王老师一样的扶贫战士致以崇高敬意!
我的恩师高丽红教授
—宁国法
研究生入学前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我的导师高丽红教授的故事,从网上了解到高老师是北京市名师,主要从事温室土壤生物修复、温室黄瓜和番茄水肥高效利用原理与技术研究。高老师一直将教学科研和农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始终秉持科研就是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够解决农业从业者的问题,这是我最向往和敬佩的科研工作。进入学校以后,我了解到了更多关于高老师的故事。
2016年5月,高老师以“天山学者”的身份参加了新疆自治区农业厅规划研究院组织的调研组,前往南疆克州调研戈壁设施农业发展情况。她通过走访市场、实地考察及座谈等方式了解到当地设施蔬菜的种植管理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同时,她通过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帮助当地种植户优化种植方法。高老师说“我来调研指导,没有把自己当成是来扶贫的,我就是来做科研的,自己做的科研能够解决农户实际问题,帮助他们提高经济收入,这才是成功的科研”。结束这段短暂的调研之行后,2017年5月份,高老师又参加了新疆农业大学为“深入推进新疆设施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全面完成精准脱贫目标”而设立的专家调研组,再一次来到了新疆南疆,这次调研范围更大——包括克州在内的四地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在无边无际的戈壁滩中,最主要的种植技术就是无土栽培。这次调研高老师与她的同事们将无土栽培的技术与方法倾囊相授于村民们,细心解答村民们在种植上遇到的各种问题。经过2-3个月的调研,帮助种植户们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列出了关于新疆设施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关建议。脱贫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事情,不仅需要引进科学技术,更需要村民们的耐心与决心,相信在不久后,南疆四地州的村民们都能够摘掉贫穷的帽子。
为响应“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高丽红老师参与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扶贫行动。宁夏的土壤质量不好,高老师就想办法提高土壤质量,向村民们介绍蔬菜秸秆原位还田技术以及水肥一体化技术,这样一来,实现了降本增效。高丽红在宁夏地区的科技扶贫工作持续至今,这两年来不断派驻学生到宁夏区帮助当地发展园艺产业,包括发展高质量番茄产业和宁夏硒砂瓜产业,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20年1月,受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委托,bat365旧网址组织了食用菌栽培、畜牧养殖、温室设计、蔬菜种植和农业产业规划设计等相关行业的专家7人前往甘肃舟曲县进行考察调研。高丽红老师是专家组成员之一。短短几日,从调研到规划,专家组一刻也闲不下来。最终采取‘扬长避短’的策略——重点推进‘三土(岭藏鸡、中华蜂蜜、土猪)一羊(羊肚菌)’等地标性产品,利用舟曲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天然绿色的特色山野菜。高丽红老师和同事们针对羊肚菌还摸索出几套菌菜轮作的土地高效利用种植模式,来帮助村民们提高种植效率和提升农产品质量。
2019年开始,高丽红老师参与建立两家北京市科技小院,主要帮助当地村民种植高品质水果番茄,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提升当地村民经济收入。怀柔的三岔口科技小院和通州的西槐庄科技小院在当地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离不开高老师的辛勤的指导,从番茄品种选择到病虫害和水肥管理,以及最后的采摘销售,高老师都到田间地头实地进行指导。在每次指导农户的时候她都会带上我们现场学习农业技术,她说“这些农业技术你们要学好,学扎实,将来在工作岗位上能够用的上”。西槐庄村在经过两年发展后,村集体经济已经翻了好几倍,彻底摆脱了“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帽子。
高丽红老师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不仅有新疆南疆、宁夏、甘肃舟曲、河北尚义、内蒙赤峰,还有北京、四川、辽宁、广州等地。正因为有全国各地的足迹,所以高老师的经验非常丰富,在授课过程中,她十分注重把这些生产一线的部分知识融入到平时知识的讲解中,让学生更感兴趣。每年研究生入学前的暑假,高老师都会让我们到农业生产一线去实习,因为在生产中才能发现问题,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才是农业科研工作者应该做的,在实习和日常工作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三农之艰,同时在乡土中国深处厚植爱农情怀,在生产一线练就兴农本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有高老师这样的带路人,我们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提前完成乡村振兴的伟大任务!